全部
  • 全部
  • 产品管理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介绍内容
  • 企业网点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企业视频
  • 企业图册
图片名称

一捧黄土里的山西魂


作者:

杨艳

来源:

综合办公室

发布时间:

2025-10-10

分类:

访问量:

站在吕梁山的脊梁上往下望,沟壑里的秋阳像撒了把碎金,把层层叠叠的梯田染得暖烘烘的。田埂上的酸枣树挂着红透的果子,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响,像极了老家院里奶奶摇着蒲扇的絮语。山西人的情怀,是从这黄土里长出来的,带着山药蛋的绵密,裹着老陈醋的醇厚,一开口就沾着汾酒的热辣。你若弯腰抓一把脚下的土,指尖会沾着潮气与暖意,那是千年农耕文明沉淀的温度,是山西人祖祖辈辈扎根的底气。

晨雾还没散的时候,平遥古城的城门就吱呀开了。挑着豆腐脑担子的老汉踩着青石板路,木桶外裹着厚厚的棉絮,生怕热气跑了去。“豆腐脑——热乎的——”吆喝声裹着晨雾,在巷子里绕了几个弯,钻进临街的窗棂。墙根下坐着的老者捧着粗瓷碗,碗沿磕出了细密的纹,筷子尖沾着辣椒油,慢悠悠地搅着碗里的粉条。他们的话里带着晋语特有的抑扬,“今儿个这醋够味”“可不是嘛,老张家新酿的”,像城墙砖缝里的草,不张扬却透着韧劲。谁家的闺女隔着门帘喊一声“爹,回屋喝米汤咧”,声音撞在灰瓦上,落下满院的家常。古城的砖墙上,还留着旧时的商号印记,“协同庆”的字迹被风雨磨得淡了,却依然能读出当年票号遍布天下的荣光——那是山西人用算盘珠子算出来的传奇,是走南闯北却不忘本的坚守。

往南走,晋南的麦田在春天里铺成绿毯。清明前后,农人牵着牛走在田埂上,犁铧翻起的黄土带着新翻的气息,混着麦苗的清香,飘得很远。运城的盐池在阳光下泛着银光,像一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碧玉。老盐工们戴着草帽,弯腰在盐池里劳作,粗糙的手上沾着盐霜,却笑得满足。他们说,这盐池养了运城人几百年,从尧舜时候就有了,每一粒盐都带着老祖宗的智慧。傍晚时分,盐池边的村落升起炊烟,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出面香——晋南人爱吃馍,铁锅贴出的锅盔外脆里软,咬一口满是麦香,就着腌蒜吃,越嚼越有滋味。村里的老戏台前,孩子们追着跑,大人们搬着小板凳占位置,等着晚上的蒲剧演出。戏台上的花旦穿着水袖,一开口,婉转的唱腔就绕着盐池飘远了。

黄河在晋陕峡谷里拐了个大弯,浪头拍着崖壁,溅起的水花里都带着历史的味道。碛口古镇的老码头还留着旧时的石阶,被船工的脚步磨得发亮,缝隙里嵌着河沙与时光的痕迹。曾几何时,这里满是驼队的铜铃响,晋商的马帮从这里出发,把茶叶、丝绸运向蒙古草原,又把皮毛、药材带回山西。古镇的巷子里,还能看到挂着的老布幌子,“大德通”“日升昌” 的字号刻在木门上,木框上的雕花虽已褪色,却依然能想象出当年掌柜的在账房里拨弄算盘的模样。如今的碛口,多了些游客,却没丢了本真。巷口的老茶馆里,掌柜的用粗瓷壶沏着砖茶,给客人倒茶时会说:“慢些喝,咱这茶经得起泡。”这话像极了山西人,不急躁,却有韧劲,经得起岁月的打磨。

秋风起时,晋北的高粱红了一片天。田间地头,农人扛着锄头,脚步踩在松软的黄土上,每一步都透着踏实。他们爱把收成的粮食晒在自家屋顶,玉米棒子挂在房檐下,像一串串金色的灯笼;红辣椒穿成串,挂在窗棂上,把院子映得红彤彤的。到了饭点,烟囱里冒出的炊烟裹着莜面的香气,飘得满村都是。山西人待客实在,不管你是常客还是陌生人,进门先递上一碗热水,接着就往厨房去忙活。端上桌的总是满满一碗刀削面,师傅削面的手艺一绝,面团在手里转着,削出的面片像柳叶一样,落在滚水里翻腾。浇上肉酱,再配上一碟腌萝卜、一瓣大蒜,吃得人额头冒汗,心里却暖烘烘的。主人家还会问:“够不够?不够再削一碗!”那语气里的热情,像晋北的太阳,直白又温暖。

大雪封山的时候,五台山的寺庙里飘着香火味。红墙黛瓦上积着厚雪,檐角的铜铃在寒风中轻轻摇晃,声音清越,能传到山脚下。山脚下的村落里,村民们围坐在热炕头,炕桌上摆着炒瓜子、煮花生,手里纳着鞋底,嘴里哼着晋剧的调子。晋剧的唱腔里有山西人的喜怒哀乐,高亢时像太行山的瀑布,“哗啦啦” 地冲下来,震得人心里发颤;婉转时像汾河的流水,慢悠悠地淌,缠得人心尖发软。台下的观众拍着巴掌,跟着调子轻轻和,脸上满是满足。有老人会指着戏台说:“我年轻时就爱听这出《小宴》,如今听着还是那么得劲。”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热爱,不分老少,不分贫富,是山西人最朴素的精神慰藉。

离乡的山西人,走得再远,心里都装着一捧故土。行李箱里总会塞着妈妈酿的老陈醋,玻璃瓶装着,外面裹着软布,生怕碎了;口袋里揣着爸爸炒的瓜子,用牛皮纸袋装着,还是小时候的味道。逢年过节,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那碗小米粥,黄澄澄的小米熬得稠稠的,就着外婆腌的芥菜,一口下去,满是家的味道。他们总说,山西的黄土最养人,走得再远,根还在这里。就像汾酒,越陈越香,山西人的情怀,也越久越浓。有次在外地餐馆吃饭,听到邻桌有人说晋语,瞬间就觉得亲近,忍不住凑过去问:“您是山西的?”对方笑着点头,递过来一颗糖,说:“咱山西人,走到哪儿都是一家人。”

夕阳西下,黄河的浪头染成了金色。岸边的老槐树歪着身子,枝桠伸向天空,像在眺望远方,又像在守护着这片土地。树下的石凳上,两个老人在下着象棋,棋子落在石桌上,发出清脆的响。“将军!”一声吆喝,引得路过的孩子围过来瞧。不远处,孩子们追着蝴蝶跑,笑声洒在黄土坡上,落在黄河水里,跟着浪头漂向远方。这就是山西,有山的厚重,有水的灵动,有古城的沧桑,有村落的温暖。一捧黄土,一碗陈醋,一句乡音,一段晋剧,就足以让每个山西人热泪盈眶——因为这里,是他们永远的根,是刻在血脉里的牵挂,是无论走多远,都想回来的家。

关键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