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小窗幽记读书笔记》
明代陈继儒所作的《小窗幽记》与王永彬的《围炉夜话》、洪应明的《菜根谭》并称为“中国人修身养性”的三本必读书。这几部书中零散地记下不少人生哲理、处世箴言,论起道理来也各有千秋,其中能让我反反复复看上多遍、爱不释手的,就是这本《小窗幽记》。
初次翻开《小窗幽记》,只觉文字如潺潺溪流,淌过心田,带着明清小品文独有的雅致与超脱。这本书宛如一方精致的园林,在一亭一榭、一花一木间,藏着处世的智慧、生活的情趣与对人生的哲思。
书中 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” 一句,仿若一记晨钟暮鼓,敲醒了在尘世中忙碌奔波、患得患失的灵魂。在这物欲横流、节奏飞快的时代,人们总被功名利禄裹挟,情绪随外界起伏。升职加薪,便满心欢喜、得意忘形;遭人误解、事业受挫,就垂头丧气、怨天尤人。而《小窗幽记》提醒着我们,应学习庭前花朵,顺应自然规律,绽放时不骄不躁,凋零时亦坦然自若;效仿天上云朵,聚散皆由清风,不刻意追逐,也不畏惧失去。正如书中所言:“从极迷处识迷,则到处醒;将难放怀一放,则万境宽。” 保持一颗平和、豁达的心,方能在纷扰世间寻得内心的宁静。“达人撒手悬崖,俗子沉身苦海”,通达之人能在困境中洒脱放下,而世俗之人往往深陷苦恼,难以自拔,这同样体现出淡泊心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。
谈及交友,书中云:“交友须带三分侠气,做人要存一点素心。” 细细品味,深感其中精妙。真正的朋友,在你身处困境时,能像侠客般拔刀相助,不讲利益得失,只凭一腔热血与义气。他们不是酒肉场上的虚情假意,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坚实依靠。同时,做人要怀有素心,即质朴纯粹之心。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,不耍心机、不玩套路,以真诚待人。素心之人,如澄澈的湖水,让人一眼见底,相处起来轻松自在,这样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,都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书中还提到 “使人有乍交之欢,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”,初次交往的热烈或许容易做到,但能长久相处而不让人厌烦,才是交友的真境界,这更凸显了以素心、侠气交友的重要性。“喜传语者,不可与语;好议事者,不可图事”,则从反面告诫我们,要谨慎选择交往对象,那些爱传播是非、空谈不务实的人,难以成为真正的挚友 。
书中还写道:“闭门即是深山,读书随处净土。” 疫情期间,居家隔离的日子,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慰藉。被困于一方狭小空间,无法自由出行,却能通过阅读,打破时空界限,畅游于古今中外的知识海洋。每一本书都是一座深山,在字里行间,能聆听智者的教诲,感受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。“了心自了事,犹根拔而草不生;逃世不逃名,似膻存而蚋还集。” 无需远足,只需翻开书页,浮躁的心便能寻得净土,在喧嚣尘世中觅得一方宁静的精神家园。“士大夫三日不读书,则礼义不交,便觉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”,更是强调了读书对人修养的重要性,持续的阅读能让我们保持思想的敏锐与精神的富足 。
《小窗幽记》在修身养性方面也见解深刻。“俭,美德也,过则为悭吝,为鄙啬,反伤雅道;让,懿行也,过则为足恭,为曲谨,多出机心。” 俭与让虽是美好品德,但要把握好度,过度节俭会沦为吝啬,过度谦让则显得虚伪,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践行美德要恰到好处,时刻自省。“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;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” 短短数语,蕴含为人处世的大智慧,不看重钱财能凝聚人心,严于律己可令人信服,胸怀宽广易收获助力,身先士卒能引领众人,是我们在群体生活中应当秉持的准则 。
《小窗幽记》虽成书于数百年前,但其中蕴含的智慧之光,穿透岁月尘埃,依然照亮着当下人们前行的道路。它是生活的调味剂,为平淡日子增添情趣;是迷茫时的指南针,指引我们在复杂世界中坚守本心;更是心灵的滋养品,让灵魂在浮躁尘世中得以休憩、升华。常读《小窗幽记》,于琐碎日常中,也能活出诗意与从容。
关键字: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